西安古城墙
18890views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西安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由于唐朝末年战乱频繁,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唐末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驻防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因原来城大不易防守,于是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改筑。改筑时放弃了长安的外郭城和宫城,只把皇城加以改修,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门,北开玄武门,以便防守,但对城垣并未扩大或改修。?
以后历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宋、元两代,城的名称和建制虽屡有变换,但城垣规模却无改变。元代时西安称为奉元城,是西北的一个重镇。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率军从山西渡河入陕,元守将遁逃,徐达占领奉元城。不久,明朝廷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就是西安得名的开始。
春夏季08:00-21:30,秋冬季08:00-19:00。
景区资讯
热点资讯
12月11日-12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旅游协会主办,以“政策促进、产业创新与旅游复苏”为主题的2022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和上海举行。论坛期间正式发布《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报告(2022)》,同时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布第五届中国旅行社协会行业榜单,华侨城旗下华侨城旅行社再次入选“旅行社品牌20强”,并荣获“优质疗休养服务企业”奖项,企业综合实力再获行业认可。.“中国旅行社协会行业榜单”是中国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旅游协会主办,以“繁荣与重构”为主题的2023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发布了“2023中国旅游集团20强”榜单,华侨城集团再次上榜,连续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同时指出“新时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