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又名定光塔,全名报恩定光多宝塔,矗立在于山西麓,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初建于唐天元年(904 年),是闽王王审知为报父兄教养之恩而建。塔南有白塔寺,为宫殿式建筑。相传开塔基时发现一颗宝珠,故名“定光多宝塔”。白塔原先是一座高41米的内砌砖轴、外围木构的七层八角楼阁式砖木塔。明嘉靖十三年,毁于一场雷火。现存的塔是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改建的,外围砌砖,内壁架木,七层八角,外敷白灰,故名白塔。
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43米。须弥式塔座,每边长6米。东南面有盗洞,深达地宫。须弥座的上、下枭枋都做成莲花式,束腰部每面各有三个壼门,上有力士及其他雕饰。塔身各角用砖砌出倚柱,上面刻有八大灵塔塔名。塔身四个正面设有佛龛,左右各有一胁侍,高度与龛相同。龛内有佛像,在龛的上部雕有佛名:东为“阿閦如来”,佛下座雕三像;西为“无量寿佛”,佛下座雕三只孔雀;北为“不空如来”,佛下座雕三只金翅鸟;南为“宝生如来”,佛下座雕三马。佛龛上有华盖及飞天。在四隅面,塔身中部为碑,上面雕有文字,分别为“寂灭为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已己”,皆为阴刻。砖碑两侧各立一比丘僧,与碑齐高,上面也有华盖及飞天。塔身上部为砖雕斗栱,以承托第一层塔檐,以上各层皆是叠涩出檐,檐上铺瓦,并逐层内收。塔顶已颓塌,刹的形状无从得知。全塔外表共镶有铜镜数百面。
地宫为八边形,由十七块石板砌成,石板上有密宗的石刻。宫内有一石匣,内有汉白玉石佛两尊。
1972年,在塔附近的井中发现石刻两块,一是辽大安八年(1092年)创建舍利塔时埋藏在地宫内的“掩藏记”碑;一是元大德六年(1302年)翠峰寺“地产记”碑。通过这两块碑,可知此塔是“觉华岛海云寺空通山悟寂院创建舍利塔”。辽大安八年碑上记有“上镌渚杂陀罗尼造塔功德经,九圣八明王,八塔各名及偈语;一百二十贤圣五佛七佛名号……。”与塔上文字、地宫中石刻内容相互印证,此塔年代可定为辽大安八年(1092年)。
景区票价:
无
辽宁省葫芦岛兴城白塔乡北4公里
景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