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因由5座山峰相并峙而得名,其浑圆的山顶状如连珠,相连不断,又名连珠山,明、清诗人童昶、商盘有诗《连珠岭》形容其壮美。主峰之巅建有七级之 塔,因依托山高之势及其南清江大峡口之峻险而气势宏伟。登至塔顶,可将整个恩施山城风光和恩施盆地之景物尽收眼底。“一曲清江漫陆离,山开五指垒牟尼。羁 人计日珠江去,说著连珠泪一垂。”清代诗人庞一德作诗《五岭连连珠》最好地形容了人与塔、山水合一相融之美景。
连珠塔与老城内文昌词、南门外武圣宫隔清江相呼应,成三足鼎立之势。山门位于龙首山腰,门框为青石雕成,门前有石鼓一对,石门框上隶书阴刻对联一 副:“秀挺五峰奎壁灿,灵钟三邑冕裳新”;横额:“山辉川媚”。进山门是古朴幽深的石级甬道,进小山门右为斋堂,老百姓俗称其为官厅,相传为旧时官员登塔 游览时休息的场所。为四合天井式砖木结构建筑,原供奉木雕菩萨造像,后废。右侧经圆门进,碑壁上嵌连珠塔建塔及维修碑记。过碑壁右转,上石级阶梯,即是塔 前“揽胜”石牌坊.分三间,中门高3米、宽2米,两旁小门各高2米、宽1米,中门石柱前后,各有一对石狮、石象雄踞。石柱及门额雕刻万字花纹和人物故事造 像,门额后部镌刻“钟灵毓秀’四字。
连珠塔为八边砖石塔,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共分7层,通高34.8米,内有螺旋石梯129级,由第一层可至第七层。塔刹由7颗大锡珠重叠而成。8个 塔角上各雕刻天王大力士一尊,面目狰狞,敞胸露腹,或蹲或站,双手上托,造型各具特点,无一雷同。每层塔原各有8个铜风铃,七层塔共有56个。当起风时, 风铃嗡嗡直响,声音洪亮,城内居民及塔周附近农户都能听见,不失为一道鲜明文化现象。可惜,如今风铃不存,且一直未恢复。塔周基遍刻海水、莲花,隐喻佛生 于莲,莲生于海的佛经故事。
连珠塔石门柱及门额上雕刻有麒麟及龙、凤、鱼、人物等图案、花饰,镌刻对外一副:“七级庄严人际风云瞻气象,五峰卓秀天 开图画助文明”。整个塔唯第一层最为高大,其下半部及基脚全部为巨大条块青石砌成,圆锥顶藻井花饰鲜明 ,正中原供奉佛像。连珠塔历经风雨,但古塔雄姿犹存。
连珠塔是 自治州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省文化厅拨款整修,现在每逢假日,游人络绎不绝。
景区票价:
10元
恩施市东面五峰山之首的龙首山上
景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