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是法国最古老的城市。公元前600年,希腊人在今日马赛的老港建立马西利亚城,它就是马赛的前身。1999年庆祝建城2600年前夕,马赛市政府建起一个占地10公顷的公园,起名为“2600年公园”,又聘请法国著名的城市设计师贝尔纳于埃设计了这个喷泉,安放在公园大门口。如今,公园成为又一个“城市绿肺”,为市民提供了休憩之地。而“希望喷泉”则以其匠心独运的设计昭示着马赛精神,即开放、包容、融合的精神。
“希望喷泉”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棵不锈钢的镂空大树截面,称为“希望之树”。第二部分是26股喷泉,象征马赛生龙活虎,充满活力。第三部分是喷泉周围的用砂岩石块砌成的地面,地面上镌刻着人名,主要是普通马赛市民,也有名人。在雕塑揭幕前几个月,市府发起了一项征集签名活动,有30万人回应了市府的呼唤,在一张卡片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卡片上附有这样一句话:马赛,我的城市,建立在开放、交流和尊重他人的氛围之中。今天,我在这里献上我的签名,在体现人性与博爱价值的“希望之树”上添上一片树叶。签名者得以把自己的名字永久镌刻在砂岩石上。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足球名将齐达内和法国左右翼各政党领袖、社会名流踊跃签了名。市府秘书长贡达尔解释了签名活动的寓意:可以把一个签名理解为一片绿叶投在地上的影子,30万个名字象征着“希望之树”有30万片绿叶,表明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马赛市府是根据该市的历史沿革、居民的种族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把开放、包容、融合确定为马赛精神,并通过“希望喷泉”这座纪念性雕塑形象地表达这种精神,展现这座城市的人文风貌。
????????马赛是法国也是地中海沿岸的第一大港。法国通往东方的船只大多从马赛起航,历史上,法国第一艘开往亚洲的商船就是从马赛出发的。从亚洲和非洲来法国的船只也多以马赛为目的港。因此,马赛的商业繁荣,文化交流频繁,成为各种文明的交汇点。马赛因它宽阔的胸襟而享有“接待之城”的美名:它接待着各国的商贾和旅人,接纳移民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而今它是法国移民较为集中的大城市,大马赛区的140万居民,73%是最近40年内迁来的。市区80万居民中,有20万是来自北非的马格里布人,此外,还有犹太人、亚美尼亚人、科摩罗人各4万。漫步马赛街头,你会看到不同人种不同肤色的移民,你会比在其他城市更强烈地感受到开放和融合的含义,更具体地感受城市的“文化马赛克”风貌。
马赛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的居民之间有过关系紧张的时候,但是,最近十几年,在马赛市政府正确的移民政策的指导下,各族群和谐相处。1990年,市府倡导成立了一个叫“马赛希望”的宗教协商组织,各宗教组织的领袖定期会晤。在国际关系紧张的时刻,在国内出现排外浊浪的时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领袖会在这个机构的框架内进行协商,发出和平的信号。据贡达尔介绍,由于“马赛希望”发挥了积极的协调作用,“911”事件后,马赛没有出现社会紧张。贡达尔认为,移民问题并不全都是宗教信仰不同引起的,更多是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引发的。市府认识到这一点,致力于发展经济,促进就业使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逐步得到提高,族群之间的紧张也逐步得到缓解。 把雕塑取名为“希望喷泉”也许是受“马赛希望”这个名字的启发。开放、包容、融合,这是马赛的希望所在,是马赛光明前途的保证。它向马赛市民发出的正是这样一个安定团结的信息。“希望喷泉”所蕴含的丰富社会文化意义,受到普遍赞赏,阿尔及尔、安特卫普、热那亚、巴塞罗那等城市有意复制这座雕塑。
景区票价:
2600年公园大门口
景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