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花、花莲、花县。别称/旧称 洄澜。政府所在地,花莲市。电话区号,03。 总面积 4,628.57141平方公里 (台湾第1) 花莲是台湾最后一个被汉人移居的地方之一。古称「奇莱」。 是台湾面积第一大县。东边以海岸山脉滨临太平洋,西边是高耸的中央山脉,南端与台东县的池上乡与长滨乡交壤,北边以大浊水溪与宜兰县南澳乡接邻。花莲夹在 高山与大海之间,县境东西宽仅27~43公里,南北却长达142公里,为台湾仅次于台东的第二"长"县。南北狭长走向的花东纵谷是人口聚居的地方。花莲县 是台湾原住民最多的区域,境内原住民以台湾原住民第一大族阿美族分布最广。举世闻名的太鲁阁峡谷(太鲁阁国家公园)就是位于本县秀林乡境内。 花莲县地处台湾东部,面积462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5.3万人(2001年底),为台湾各县市人口密度最低的县。下设1市(花莲市)2镇(凤林镇与玉 里镇)与10个乡(秀林乡、新城乡、吉安乡、寿丰乡、万荣乡、光复乡、丰滨乡、瑞穗乡、卓溪乡、富里乡)。县治设在花莲市。 在人口结构上,存在着典型的闽南、客家、外省与原住民四大群族,有着深厚的族群意识与省籍情结。其中原住民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台湾原住民聚居区高度密集的地方。 花莲县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县,交通不便。矿产较为丰富,尤以矿石闻名遐迩,盛产大理石。同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台湾观光旅游胜地。 大山大水,使得花莲深具自然原始之美,由北而南,横跨太鲁阁公园、东海岸风景区、花东纵谷风景区、玉山公园四大观光资源。秀姑峦溪则是名闻遐迩的泛舟水 域;其间,点缀着碧玉般的鲤鱼潭、生态丰富的富源森林游乐区、茶园溢香的舞鹤台地等观光点,瑞穗温泉、红叶温泉、安通温泉则如山中清泉般洗去旅人尘埃。 族群色彩丰富是花莲县最大的人文特色,主要原住民阿美族为台湾九族中的最大族,据说是2000年前移居而来的马来人繁衍而生;每年7、8月,各部落丰年祭 吸引众多人潮前来观赏,是花莲最重要的人文盛事。此外,早期的定居者还有泰雅族、平埔族和布农族,各族传统上过着穴居与渔猎生活。后逐渐汉化。 因应着四时的运转和作物收成,传统的阿美族人一年到头,都有相应的祭典,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祭典已大幅精简,但属于阿美人精神的血脉,仍在歌舞、捕鱼中代代相传—— 阿美族世居于台湾东部的平原和海滨地带,为原住民九族中的最大族群,现有人口约13万人,分布在花莲、台东县,另有零星族人居住在恒春半岛上。根据学者研 究,阿美族属于南岛语族,其祖先可能系自菲律宾或马来半岛一带迁徙来台;而依照族人自己的传说,他们的祖先原本居住在远方,后来家乡遭遇大洪水,一对兄妹 跳上了木筏漂流得救,并在东台湾繁衍子孙。 在阿美族传统中,财产继承大权操在女性手上,婚姻也是采招赘制,子女一律从母姓,可说是典型的母系社会。然而另一方面,以部落为单位,一切公共事务则是由男性来担当,祭祀活动更以男性为主体,女子若非被排除在外,便是仅具陪衬角色,巧妙地平衡了男女间的权力。 在阿美族部落里,成年的男子均被纳编入年龄阶级的体制中。年长者负责决策、发号命令,中壮年负责执行及督导下一代,而体力劳动、跑腿等杂役,则由青年组担 任。每至丰年祭,青年组都要聚集到“青年会所”,接受团体训练,类似于兵役制度;而每隔3~8年不等,各部落会替年轻男性举行成年仪式,通常并入丰年祭活 动一并举行。 由于开发较晚,花莲至今仍具原始风光:崇山峻岭中隐藏壮丽气象,纵谷田园则可见云影飞行,已有越来越多的花莲人欲以实际行动守护这片"台湾最后的净土"。